ODI年度申報
ODI備案,指的就是中國境內的企業(我們稱之為“境內主體”),在通過新設、并購及其他方式在境外擁有非金融企業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業所有權、控制權、經營管理權等權益之前,需要向相關審核部門主要是商務委門、發改,部分情況還涉及外匯管理局)進行申報并獲得批準或備案的程序。
ODI年度申報已進入倒計時,將于 6 月 30 日截止。未完成申報事宜的企業需盡快行動,漏報、遲報、錯報都可能導致外匯業務受限、信用評級下降,甚至面臨罰款,影響企業跨境投資的合規運營。
需進行ODI申報的企業
1、所有 2024 年 12 月 31 日前完成 ODI 登記的境內投資主體(含金融機構、特殊目的公司 SPV 的境內個人股東)。
2、多家境內企業聯合投資同一境外公司:由持股比例最大的主體牽頭申報(比例相同需協商并提交協議)。
3、即使境外企業未實際運營 / 已注銷:未運營需填 "0 數據" 并說明,已注銷需先完成外匯注銷登記。
各境外投資企業境內直接投資主體通過“國家外匯管理局數字外管平臺”(zwfw.safe.gov.cn/asone)報送2024年度境外投資企業存量權益數據。
如果企業以往年度未申報,需先選擇對應年度申報。企業完成登記后,如發現填報錯誤,可以重新申報,原申報數據將被覆蓋。
如何確認申報主體?
第一步:主體確認
• 制作《投資結構比對表》,橫向對比持股比例、實繳金額、行業專長等維度;
• 提前1個月向商務、發改部門提交預審咨詢函;
• 召開股東會形成書面決議,明確申報主體及配合機制;
第二步:材料準備
除常規備案表、審計報告外,特別注意:
• 跨境投資協議需約定"申報主體變更觸發條款";
• 外匯資金來源證明要具體到每筆款項的劃轉路徑;
• 敏感行業項目需額外準備《境外投資風險應對預案》;
第三步:跨部門協同
• 商務備案完成后3個工作日內同步提交發改材料;
• 外匯登記建議由申報主體開戶行全程跟進;
• 建立"三方臺賬"實時更新各部門反饋意見。
未及時申報的后果
1、業務凍結:外匯局直接暫停資本項下業務(資金匯出、利潤匯回等全部停擺);
2、信用懲戒:納入 "經營異常名錄",影響后續境外投資備案審批(如港澳投資、東南亞新設公司等);
3、法律責任:最高 30 萬元罰款,情節嚴重移交司法(近年已有企業因漏報被公開處罰)。
跨境投資的每一步合規,都是企業出海的安全密碼。ODI年度申報是保障企業合規出海的步驟之一,再次提醒大家,未完成ODI年度申報的企業盡快行動起來。